close

動漫演講1.jpg 

動漫演講2.jpg 

        漫畫從早期被標籤為孩子媒介、不登大雅之堂,到現在成人小孩都愛看、成為學校教學媒介、圖書館與連鎖書店中都有專屬的區塊陳列,以及國際書展中專門展館的重視,都顯示出漫畫存在的正當性與流行的普及性。尤其隨著數位科技的進展,卡通、漫畫與電玩(Animations、Comics、Games--ACG)的關係組合,已經成為流行文化中的顯學。   

        正因為漫畫是流行文化的顯學,所以媒介的產製過程、內容及傳播的社會效果就更值得關注。尤其深受兒童喜愛的漫畫,因為媒介本身的易得性、內容的易讀性與愉悅性,自然吸引了眾多的青少年。隨著讀者群的性別、年齡及興趣的不同,漫畫創作主題與類型的多元化都豐富了漫畫文化的文創資產。

        漫畫本身即使已經受到社會認可,但並不意味著漫畫內容完全受到肯定與支持。尤其在重視並強調兩性平權的社會環境中,對於媒介內容物化女性、強調性別刻板印象或突顯男尊女卑的價值觀等訊息,都會成為討論的焦點。畢竟,媒介內容反映社會部分真實,同時也在建構社會真實。因此,漫畫如何刻畫女性的角色,不論就外顯的形貌或內隱的人格特質,以及與男主角的互動模式,都會逐漸建構出讀者對性別的認知與互動的基模。

        尤其深受女性讀者喜愛的少女漫畫、淑女漫畫中,對女性角色的描繪是否也跟隨社會環境的改變而有所不同?身為女性讀者,我們認同或喜歡什麼樣的女性角色與性格呢?我們會全然接受劇情中對女性的刻畫,還是會自我觀照省思呢?另外,現在BL (Boys Love)系列的漫畫也深受女性讀者的喜愛,但這系列漫畫主角卻是兩個男主角,究竟是女性讀者跨越性別分野?還是女性主體性提高?或是女性更加壓抑自我的需求呢?這是個有趣且值得一談的話題。

(蕭湘文/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教授/2010/11/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