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研究生書籍.JPG 

        昨天下午參加兩場聯合大學研究生的口試,指導教授是盧嵐蘭老師,也是我的好朋友。剛開始回國在文大廣告系任教時,兩人就因為一同搭學校的交通車而熟識。盧老師也屬於自我要求很高的研究者,對學生的論文品質自然也就有一定的把關。另一位口試委員徐振興老師,雖也熟識,但還是第一次機會搭在一起口試。聽到他問一些關鍵問題,很高興他也是認真對待學生論文的老師哪,尤其有些問題學生不知該如何修改時,他同時提供了解套的方案與論述,真是不錯的口委。

       回想這次在上海期間,一位大陸研究生私下問我有關口試的相關問題。原來大陸研究生與老師之間的微妙關係,其實頗複雜。基本上,研究生口試對我而言,等於是學生的最後一堂正式課程了,因為包括老師可能最常問到的研究方法、理論文獻的解釋、研究發現與貢獻等問題,其實都只是讓研究生有機會再次沉澱與省視自己的資料,畢竟沒有人比自己更熟悉在這個主題上所獲得的心得。除非是東抄西抄,否則身為研究生最後應該有能力回答老師們所提的不同問題。因為沒有一個口試委員會故意刁難學生,所提的問題往往就是論文中需要做回應的關鍵問題。

       即使再資深的研究者仍會有研究設計或執行上的盲點,如果想要讓自己更有突破與成長,開放心胸聽聽不同建議是必要的。更何況學生執行研究,難免也有些欠缺考慮與不周延地方。但很奇怪的現象是,有些學生並不喜歡找認真看論文的老師,也不想找會嚴格提問的老師,只期許老師們最好一開始就對論文讚譽有加,然後就給高分。明知讚譽是名不符實,明知分數拿得有些心虛,但似乎抱定了沒有人會在乎實質的想法。

      其實學生應該把口試當成是離開校園前的一個重要儀式,也是正規學習的最後一堂課。整個論文完成的過程,正可以用來檢視學生自己究竟累積多少實力與能量,而非像有些人只是變相的將它當成公關用途。每個人價值觀不同,看待事件本身的觀點自然也不同。但我深信一件事,如果連最後口試都怕別人問問題的研究生,我相信他的實力與能力是可以被質疑的。


(蕭湘文/2010/07/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