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帶女兒到故宮一遊,出差前女兒就告訴我需要到故宮看「王羲之」,因為暑假期間故宮以「筆有千秋業」為主題展出歷代的書畫展。我隨興問她:「為什麼不到國父紀念館看柳公權啊?」被女兒冷眼反射回來,爸爸一旁微笑著。有時面對這樣的功課,會了解老師的用心良苦;但有時也會想,對於那些父母沒辦法帶孩子參與這樣活動的小孩,他們的作業又該如何完成?
相較之下,我比較喜歡另一項參觀美術展活動的作業,它並未指定某一項美術展,只要把看到的相關資訊記錄下來到開學後分享心得,任何一項美術展都可以。少了硬性規定,多了一些彈性,就可充份運用社區資源。不過也因為要做功課,我也才再度踏上故宮博物館,想想距離上次來看展的時間大概也有十年了。自我省思一下,怎麼會常跑市立美術館,生活地圖中竟然少了故宮,好像覺得這裡是屬於觀光客瀏覽的景點。
在這裡從古物中看到歷史足跡外,也看到一團團來自大陸以及日本的觀光客,聚精會神的聽著導遊講述古物的歷史。除了語音導覽外,我喜歡湊過去聽聽導遊如何講故事,因為導遊的故事比較生動,雖然有許多的真實性待考,但是面對一些古物,聽了傳奇故事後,再看這些古物會更有想像力。
女兒也是第一次來故宮,想想要不是作業,不知何時才會來到具有歷史意涵的故宮。現在展場的文字、註解圖畫與多媒體的運用,其實都讓觀看成為活潑生動的過程;這也是現在所有展場所重視的行銷手法與操作。早期曾有人質疑甚至反對行銷手法與概念帶進展場空間,唯恐商業導向的行銷操作有損歷史文化的足跡。以致於早期的故宮,距離民眾的生活總有那麼一段距離感。現在,各個展場以貼近民眾,甚至主動歡迎學校做校外教學的場所,都是具體化將文化藝術往下深耕的動作。
我與女兒聚精會神觀展二個小時後,肚子就已經咕咕叫了,問了服務員才知四樓有一家餐館。最低消費額120元,因為在故宮,可想而知店家的裝潢擺設與服務生的服裝都具有古色。我點了窩窩頭與奶黃包,一杯咖啡一杯酸梅汁。寶貝女兒每吃一口窩窩頭就喝一口酸梅汁,看來養生的窩窩頭並不怎麼合她口味。補充能量後再度觀展二個小時才結束今天的功課,路上問她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她竟說:「媽,無滋無味的窩窩頭最深刻」,陪他四個小時,竟是如此答案,換她被我冷眼射回。
(蕭湘文/201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