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返家途中遇到女兒以前幼稚園同班同學小翔的媽媽,由於現在兩人並不同校,因此平常也沒有機緣聯絡。有趣的是,孩子的話題永遠是媽媽們可以快速找到交集的橋梁。原本我們只想在路邊閒聊一下,後來話閘子一打開就到便利商店暢談媽媽們的心聲了。

       由於小翔唸的也是私小,在課業壓力下,體育課成為同學們的最愛。因此在最近一次上課中,跟同學打球打到下一堂課的鐘聲響也聽不進耳裡,仍然留戀於球場的奔馳,直到老師到球場找人,才依依不捨的跟隨老師進教室;偏偏進了教室又跟同學說話。可想而知,三個同學被狠狠的訓斥一番。小翔媽指出,老師的用詞相當苛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更重要的是,遲個十分鐘進教室,有那麼嚴重嗎?需要當著全班面罵三個孩子五分鐘。

       看著小翔媽氣憤的表情,我知道她相當同理心的想著孩子當時的窘境,甚至將小孩的心裡可能有或應該要有的情緒反應都一一想到了。當我問她:「小翔回家提這件事時,很生氣或難過嗎?有提到他自尊心受傷了嗎?」小翔媽媽說:「是沒有啦,因為他只說老師今天真豬頭。還好我對孩子很關心,才問出整個過程。」

       想到自己也曾經在孩子分享學校發生的事情時,心情跟著起伏,甚至也會激動的認為老師怎麼可以這樣。但是,我現在會隨時想到在小學任教的二姐所提醒的一句話:「當小孩的情緒OK,家長就要OK。」這句話對我很受用,因為小孩在學校的言行表現只有老師最清楚,而當孩子論述事情時,有時會因選擇性的只傳達部分訊息而引發家長對老師的誤解。最重要的是,小孩事後可能已經沒感覺了,反倒是家長用放大鏡檢視事件後,情緒因此揪結了。

       現在的小學老師不好當,大學老師可能更難為。因為孩子從小看到父母親只有心疼自己的自尊心,卻從未指責過該上課卻不上課、上課愛說話的行為。難怪乎,有些學生到了大學仍分辨不出,何種場合與時機該做什麼事,該遵守的規範。脆弱的自尊心捍衛著自己隨性與任性的學習態度,於是乎上課有一搭沒一搭,或是上課期間聊聊天。許多大學老師認知失調的說,難道已經大學了,還要提醒他們上課不要講話,該準時來上課嗎?現在看來,大學老師的確要提醒,因為在小學就該學會的態度與規範,原來有時都被家長給阻隔掉了。

 (蕭湘文/2010/ 06 / 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