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明天端午節,學生接了一個活動來問我辦活動該注意的一些細節時,聊到活動的形式,就聊起上星期李家同校長提到畢業典禮媚俗的論述。很高興學生已經開始關注新聞,並且會思考文中的一些論點。每逢此時,作為老師的我總要當下肯定學生一番,畢竟現在想動腦或自省的孩子已不多見。   

          慶典活動該如何舉辦才適當,原本就見仁見智。只是慶典活動的規劃及執行,不該陷入嘩眾取寵式的只一味注重現場歡樂氣氛的營造,而是該回歸該典禮活動的核心精神與背後所想傳達的意涵。雖然典禮形式的多元化已是現今社會的主流趨勢,但活動的籌辦者除了努力讓現場的參與者留下深刻知覺印象外,也該苦思如何能讓這些印象轉化為日後永恆的回憶。畢竟對這類典禮的回憶並不是當場參與者的專利,而是歷次活動參與者的共同經驗。它是深具歷史意涵的。

         就像現今婚禮喜宴上,年輕人已經習慣用多彩多姿的方式來舉辦。他們不僅會設計一些活動來讓現場來賓參與,還會穿插播放新郎新娘各自從小到大的成長、求學、奮鬥、戀愛到求婚的影片。只是不管活動再怎麼活潑生動,婚禮現場仍免不了要邀請主婚人、證婚人及介紹人上台致詞。宴會後,新人還要以喜糖歡送賓客。儘管不怎麼活潑有趣,但有這些儀式存在會讓婚禮顯得更隆重莊嚴。

       現在各級學校的畢業典禮,不知從何時開始,紛紛不免俗套的加入許多表演。許多師長也不惜犧牲色相,著以天鵝湖、超人、白雪公主的裝扮亮相,只為讓學生離校前留下一些快樂的回憶。當下看了雖然令人感覺歡笑與感動,但事後我們不禁要去思考,對於應屆畢業的學生而言,畢業典禮整個儀式過程究竟能給他們留下哪些的印象或啟發?對於那些已經畢業的校友及社會大眾而言,學校的畢業典禮又帶給他們什麼樣的回憶與觀感?我想這些問題會比如何營造現場歡樂氣氛更值得我們去思考。

       不同世代的人,會因慶典的功能及意義不同而有不同的慶祝方式。但不管形式如何演變,如何讓典禮莊重而不乏味,溫馨活潑而不失其該有的嚴肅性,應該是亙古不變的法則吧。 

 (蕭湘文/2010/06/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文 的頭像
    文文

    湘文老師的部落格

    文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