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買3送1或兩件5折

       上週末曾陪女兒到興隆路上一家知名連鎖服飾店選購服飾。從店家標示的原價看來,每一件服飾的單價並不便宜(約在600-700元左右),但看到店家打出買3送1的促銷策略時,內心不免對這樣的優惠感到心動,於是當場買了3件。今天我們再到這家連鎖服飾店位於木柵路的分店去逛逛時,發現這裡的店家採取的促銷策略與前者不同,是滿兩件打五折。我們又毫不遲疑買了兩件。這兩家分店所用的促銷策略雖然不同,但用在我們母女身上,似乎同樣有效。

       經過這兩次的消費經驗之後,我冷靜的回想,究竟這兩種促銷策略何者較為高明?如果把兩次消費單獨分開來看,似乎各自的促銷策略都能讓消費者產生有賺到的感覺。但是如果仔細計算一下,買3送1時每件服飾平均的折扣是七五折,而滿兩件打五折時每件服飾的折扣是五折。有趣的是,在價格比較優惠的店家(打五折),我們只買了兩件服飾;可是在價格比較昂貴的店家(打七五折),我們卻總共買了4件服飾。兩相比較之後,我才赫然發現原來我這兩次的消費行為並不符合經濟理性的原則。同時我也意識出哪一家店的促銷策略比較高明了。

       高明的促銷策略是以較高的定價卻能達到更高的銷售量。但是精明的消費者為何還會被這樣的策略所打動呢?關鍵在於促銷策略中呈現折扣的遣詞用字。當你看到店家打出買3送1,買2送1,甚至買1送1的折扣時,如果不經大腦仔細計算一下,你是不是會覺得它們都比兩件五折來得更划算呢?因為在前三種組合當中,消費者都可以免費獲得一件商品,但是在最後的組合上你必須花錢買兩件商品。這種錯覺是源自於定價策略中遣詞用字所產生的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一般人在消費時不習慣動腦去計算,寧可相信視覺上的直覺判斷,因此容易受前三種策略的誤導。如果仔細計算,你會發現原來買3送1(七五折)或買2送1(六七折)的價位都比兩件五折要來得高,而且消費總額也比較多呢。看來我們都還需要更冷靜細心去計算比較,才有辦法真正成為一個理性的消費者。

(蕭湘文 /2010/07/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文 的頭像
    文文

    湘文老師的部落格

    文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