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與好友共享下午茶時,接到意菁老師來電告知,大專生國科會申請案結果公布了。我們系的成績不錯,一共四位大三的學生獲得研究補助,包括賴正能老師以及意菁老師各指導一位,我有兩位學生入選。聽得出意菁老師聲音掩藏不住喜悅,比她自己通過國科會申請案還開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今天的成果源自於她去年進行的綁課活動。
雖然余副校長一直鼓勵並希望老師能協助帶領學生申請國科會研究案,但以往的經驗顯示,有些同學只有剛開始的熱情,後續因為其他課業壓力往往就不了了之。有些老師則是自己的研究案就應付不暇,哪有多餘心力指導學生。尤其本系大三學生各科報告相當繁重,有動力主動申請的同學微乎其微。因此,本系過去在這個區塊的表現並不亮眼。
一直都有執行國科會研究案的意菁老師對此現象總希望能做些什麼,於是想到將其教授的大三核心必修課:「傳播理論與方法」的期末報告與申請案結合在一起。意即有興趣申請國科會的同學,可將此門課的期末報告寫成研究申請案,但是必須先繳交題目大綱,再由她依其主題領域協助尋找系上適合的老師當指導教授,而後續的討論與評分就交由指導老師全權負責。
當意菁老師告知此構想後,許多老師都感染到她希望將研究能量帶給學生的熱情,因此我們都答應了。在上學期中,與學生的互動就在討論與改寫中渡過,直到2月底將申請案上傳後,一顆心其實也就暫時放下了。直到上星期,意菁老師頗為不解與焦急的說:「今年的結果怎麼還沒公布?」一時之間,我們尚未會意過來,後來才知道原來她指的是大專生國科會申請案。看她如此掛念著,難怪今天結果一公佈,她馬上就打電話來分享這個訊息。
對這四個通過申請案的學生(陸俋辰、馮采葭、陳奕方、車鵬元)而言,得到研究補助應該會很開心。沒通過申請的同學,在進行的過程中,也都學會了研究案的規畫與執行,同時對自己感興趣的主題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雖然比其他同學付出更多的時間與心力,但其收穫卻是相當值得。今年系上同學在國科會申請案上的優異表現再次驗證一件事,只要有老師願意創造機會給學生,學生的潛力與能量就可以被激發出來,在屬於自己的舞台上發光發亮。
(蕭湘文/ 2010 / 06/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