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0402盲思.JPG  

      這兩天看到總統府因為大法官提名審薦過程出現疏失,兩度召開記者會道歉的新聞時,除了搖頭嘆息外,也感慨在嚴謹程序的審薦過程中,竟也出現所謂的盲思與盲從。

      有決策權者如果自視甚高、剛愎自用,或是沒有雅量接納異見時就容易產生盲思,進而做出錯誤的判斷。諷刺的是,即使主事者有盲思,但仍可以避免做出錯誤的決策,只要週遭的成員不要盲從。可惜的是,許多人即使知道主事者的盲思,卻少有勇氣直接諫言不妥,或提出有力的相反論述,讓主事者可以進一步沉澱釐清思維。

      盲思與盲從幾乎常見在各種大小開會場合中,基層人員揣摩上意行事,有時上位者也喜歡沒有聲音的成員。一疊厚厚的會議資料,沒有多少人仔細用心看完,總認為別人會看,也總覺得提出意見就會得罪人,於是很多時候,大家總是靜默不語的盲從。所以許多開會場合經常聽到的就是照案通過之聲。無奈的是,有多少的盲思在照案通過之中。

      一個任職高階主管的朋友說過,想要自己公司有進步,一定要讓員工每個人都提出意見與想法,而不是只有他的主見。當自己愈能聽到不同意見時,表示可以進步的空間會更大。當上上下下只有一種聲音,而且只有自己的聲音,是一種可怕的危機。每回跟這個朋友聊天時,總欣賞著他的高度與氣魄。

     其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充滿盲思與盲從?當大家都說要愛的教育時,零體罰成為主流的聲音,教育專家就再也聽不進其他聲音了。當專家說聯考荼毒小孩,應採取多元入學時,許多家長都搞不清楚的教改方案就實行了。真希望許多時候,廣納意見不是形式,更希望執行者捨棄盲從的惡習。最重要的,當然是決策者沒有盲思的偏執,只有這樣,才不會產生令人搖頭嘆息或扼腕的錯誤決策啊。

(蕭湘文/ 2011/04/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文 的頭像
    文文

    湘文老師的部落格

    文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